通胀低迷压力不减,政策如何支持消费?

   2024-11-17 30

8月CPI受农产品供给波动推高,而非食品尤其耐用消费品价格低迷,暴露出实际消费需求的疲软。PPI持续下滑也显示供应大于需求的矛盾和外需见顶的担忧。GDP平减指数自2023年二季度起已连续五个季度同比下降,市场开始担忧该指标的通缩压力会延续至2025年。

通缩比通胀更具危害性:通胀如经济的小感冒,可以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控制,而通缩则如顽疾,久治不愈且鲜见良方。上世纪90年代,日本资产泡沫破裂后,持续的通缩让居民和企业失去活力,尽管日本长期量化宽松仍蒙受通缩阴影,经历了“失去的三十年”。

国内物价低迷背后,需求不振是问题焦点。深究内里,居民资产负债表恶化是消费疲弱的根源:房价下跌压缩家庭财富,高房贷负担挤压可支配收入;同时,企业利润承压下强化降本增效,投资放缓,收入预期转弱进一步抑制消费。

面对内需不振、外需不明的困境,近期政策加码刺激的期望与日俱增,尤其是针对消费端的刺激政策不断加码。其中,短期内金融端“降低存量房贷利率”的政策传言成为焦点,有望直接减轻居民债务负担,释放消费潜力,提振信心。而长期来看,财政端增发特别国债、提高个税起征点等亦有可为。此外,降准、降息等货币政策也有发力可能,从投资端施策激发企业活力,改善居民收入预期,形成多策并举的综合效果。

【正文】

一、通胀数据表明内需疲软,外需不确定性增强

1、核心CPI弱势表明国内消费疲弱

8月CPI同比增长0.6%,增幅微扩0.1个百分点,但8月核心CPI(不包括食品和能源)同比增长0.3%,增幅收缩0.1个百分点。

拆分来看,8月食品类价格上涨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原因。尤其,鲜菜价格上涨18.1%,推动CPI上涨约0.38个百分点,猪肉价格上涨7.3%,影响CPI上涨约0.10个百分点,可以说二者贡献了主要的CPI涨幅。但细究涨价原因,鲜菜大幅涨价主要因8月极端天气影响,不利于蔬菜生长,且阻碍运输,短期蔬菜供给减量;猪肉价格上涨主要系去年11月能繁母猪去化导致10个月后生猪供给出现缺口,叠加部分二次育肥导致市场上流通的猪肉相对紧缺。

然而,非食品价格涨幅明显回落,8月仅拉动CPI同比增长0.13%,涨价动力不足。8月家具、汽车等耐用消费品价格和房租均弱于季节性,CPI中家用器具、交通工具和租赁房房租分别同比下降1.8%、5.5%、0.3%。

可见,近期CPI上涨主要是农产品供给波动引起的价格上涨,而非需求回升带来的拉动。2、PPI持续下行显示全球需求走弱迹象

8月PPI同比下降1.8,降幅较7月扩大1个百分点。其中,PPI翘尾因素已减弱至近零,主要因新涨价动力缺乏,大宗商品价格普跌引致生产资料价格下滑,一方面表明国内需求弱,难以匹配国内产能输出,同时也隐含海外衰退因素:近期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下行,海内外成品油裂解价差却持续弱势,体现原油需求端的疲弱。

在国内需求未充分恢复的情况下,海外需求的不确定性上升。

二、持续的通缩压力可能使经济陷入负循环周期

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可以反映整体经济价格水平,该指标自2023年二季度起,至今年二季度已连续五个季度同比下降,市场担心该指标可能将下降延续至2025年,这将创下中国自1993年数据开始以来最长的通缩记录。

持续的通货紧缩将威胁经济增长:

1)减少消费。通缩使货币更值钱,储蓄比即时消费更有利可图,因此消费者倾向于减少支出。

2)遏制投资。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价格下降导致利润被削薄,市场信心下降,企业的投资意愿及能力均被减弱。

3)资源被低价收割。通缩导致国内商品和资产贬值,对于外向型经济体而言,增加国内资源被外国低价收割的可能。

而且,通缩的危害不仅在于减少消费和投资,还会使市场预期恶化,进一步导致消费者和企业减少支出,致使通缩加剧,经济便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潭,难以脱困。

因此,通缩比通胀更具危害性:通胀如经济的小感冒,可以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控制,而通缩则如顽疾,久治不愈且鲜见良方。上世纪90年代,日本资产泡沫破裂后,持续的通缩让居民和企业失去活力,尽管日本长期施行量化宽松,利率降至零甚至负区间,仍蒙受通缩阴影,经历了“失去的三十年”。

目前我国GDP平减指数已连续五季同比下降,如果该趋势得不到遏制,未来需求疲软可能会进一步加剧,市场信心遭受重创,从而导致经济长期低迷。

三、居民资产负债表恶化可能是消费低迷的主要原因

据前文所述,需求疲软是物价低迷的表观原因,深究则可能是消费者的资产负债情况恶化以及收入预期转差:地产行业进入下行周期,房价的持续下跌一方面导致居民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恶化,缩减支出;另一方面也使财政收入承压,叠加前期扩表的债务清偿压力,共同导致社会流动资金缩水。

1、居民可支配收入承压

房产在居民资产中占比较高,约占家庭总资产的三分之二,房价下行必然导致居民资产缩水,然而房贷偿还压力依然较大。截至2024年二季度,居民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仍有37.8万亿元,杠杆率徘徊在63.5%的高位。居民收入优先偿债,可支配收入减少,消费自然下滑。

2、收入预期转弱

居民消费疲乏,且表现为追求性价比,导致企业生产供给偏多,竞争激烈下价格注定承压。企业利润变薄,居民工资收入有下行压力,而且企业继续投资的意愿和能力均下降,工资收入预期也转弱。央行调查显示,今年二季度储户对当前收入感受及收入信心均在下滑。


四、政策加码可能性上升

从当前物价上涨乏力可以窥见内需疲软态势,同时外需不确定性也在增强,通过提振内需稳定经济的必要性愈发凸显。近日,前央行行长易纲公开承认国内经济正面临通缩压力,此次发声或预示领导层已对通缩有所关注,政策加码的可能性上升。

在众多可能的政策措施中,近期“降低存量房贷利率”的传言尤为引人关注。如果该举措得以实施,其多重积极影响不容忽视:首先,它能从根本上减轻居民的债务负担,释放出更多可用于消费的资金;其次,通过降低房贷压力,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将得到显著改善,有助于提升其财务健康度和消费信心。因此,该项政策或能成为“对症下药”的良方,在短期内刺激消费回暖。

在长期,财政政策亦有可为,如:1)增发特别国债,加大对消费的支持力度和范围;2)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,提升中低收入群体可支配收入;3)适当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等。

当然,仅从消费端刺激也存在效果不及预期的可能:如果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未得到改善,即便债务负担减轻,节省下的资金可能更倾向于储蓄而非消费。因此,要真正实现内需的有效提振,还需多策并施。随着美联储步入降息周期,国内降准、降息等货币政策也有发力空间,可从投资端激发企业活力,改善居民收入预期,形成综合刺激效果。

 
 
更多>同类钢管新闻
点击排行
(c)2008-2024 钢管推介网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
冀ICP备2022017994号